第八届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学术研讨会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设立四十周年论坛在重庆举行

11月15日,第八届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学术研讨会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设立四十周年论坛在重庆举行。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管培俊、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副司长余先亭、中共重庆市委教育工委专职副书记屈锐、西南大学党委书记张卫国、四川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邹渝等领导出席论坛开幕式。重庆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张艳主持论坛开幕式。论坛现场  管培俊在致辞中指出,教育强国建设,龙头在高等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战线重任在肩。一要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提升强大的思政引领力。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努力拓展“大思政课”育人阵地,构筑起强大的思政引领力,引导广大青年学子立报国强国大志向、做挺膺担当奋斗者。二要坚持内涵建设、深化改革,构筑强劲人才竞争力。要把思想政治教育和“四史”学习教育结合起来,把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结合起来,把解决学生思想问题和解决成长发展中的现实问题结合起来,把人工智能等现代新兴信息技术与传统教育教学优势结合起来,热情拥抱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范式创新,整合精品教学资源,持续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赋能高校思政工作,以高水平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引领和支撑高水平人才培养。三要坚持系统思维、全局观念,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深刻领会全面深化改革与人才引领驱动的核心要义和内涵要求,从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伟业战略全局审视高等教育,统筹推进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体制、资源配置、保障机制综合改革,为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拔尖创新人才和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强提供有力支撑。管培俊致辞  余先亭在致辞中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教育数字化,把教育数字化作为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和塑造教育发展新优势的重要突破口。怀进鹏部长亲自推动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奋力探索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教育数字化建设创新路径。“数字思政”作为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汇聚教育强国建设强大思政引领力的重要举措。就“数字思政”的建设和发展,他提出三点要求:一是坚持识变应变求变,加快探索数字思政新路径。二是坚持积势蓄势谋势,拓展汇聚数字思政新资源。三是坚持夯基垒基固基,切实锤炼新质思政工作能力。余先亭致辞  屈锐在致辞中对推进教育强市建设过程中提升思政引领力提出要求。她指出,要聚焦政治属性,在筑牢学生思想根基上用心,教育引导学生听党话、跟党走。要聚焦人民属性,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上用情,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聚焦战略属性,在引导学生成才报国上用力,让学生真正把个人选择融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现代化新重庆建设。屈锐致辞  张卫国在致辞中表示,如何提升思政引领力,如何深化思想政治教育规律性的认识,如何提升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大家共同面临的重要课题。他希望各兄弟院校共研、共商、共建,从顶层设计、制度机制、平台构建、队伍打造、项目凝练等方面入手,积极构建提升思政引领力的大格局,推动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张卫国致辞  开幕式后,7位与会专家作主旨报告。主旨报告阶段由西南大学原党委书记、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心主任黄蓉生主持。  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张耀灿以《四十年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规律的思考》为题作线上报告。他总结了四十年以来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建设规律:要把握学科性质,坚持正确学科定位,遵循方向保障律、定位明确律、二重服务律的原则;要加强优质队伍建设,协同推进人才培养,注重梯队完善律、协同共进律、系统建设律的协同推进;要完善学科理论体系,创新学科研究范式,坚持全面建构律、交叉融合律、范式发展律的路径。  清华大学教授,《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编辑部常务副主编刘书林作题为《关于高校思政学科发生和发展的相关思考》的主旨报告,并就目前高校思政学科发生发展的根本原因和未来发展路径两个问题提出建议:一是加强马克思主义原理和中国实际、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把两个结合7的深度研究推向前进;二是深入了解青年学生的思想特点,加强对青年特点的研究;三是积极掌握引导青年在互联网领域的技术和规律的把握;四是在探索大中小学分段系统化的思想政治课的实践当中的一体化建设,不断总结各学段的不同规律;五是探讨在新环境中怎么推行传统的好做法,推动实现传统教学和新时代实践的有机结合;六是高校、社会机构和政府应统筹运作,逐步建立疏通高校学生毕业就业的新渠道。  武汉大学教授骆郁廷以《基于大数据的网络思想道德教育的分众化、精准化》为题,深入探讨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之路,就引入新技术新形态领域思想教育创新发展和适应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发展进行了说明,并从四个维度详细论述了大数据在网络思想道德教育分众化与精准化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有助于网络思想道德教育的精准识别;有助于网络思想道德教育内容的精准定制;有助于网络思想道德教育精神文化产品的精准推送;有助于网络思想道德教育分众化精准化的引领,并形成有效反馈机制。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刘建军教授作题为《新时代对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研究的新要求》的报告。他指出,思政原理在基本理论研究和学术研究中具有重要价值,范围认定要有新时代的眼光,用历史的、世界的、长远的眼光把握基本原理;理论表述要有新时代的气息,用新时达的语言表达和阐释更加完善的基本原理;学理阐释要联系新时代的实际,实现教育教育阐释的科学逻辑推演;重心凸显要体现新时代的特征,依据具体时代特征将不同马克思主义理论要求提到首位;服务发展要吸纳新时代的成果,要将思想政治教育的丰富发展纳入到理论概括当中;体系建构要符合新时代的要求,推动形成学科逻辑体系和教学体系合二为一的自主知识体系。  北京科技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彭庆红教授以《近年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热点及其思考》为题,从热点、路径、动力、方向四个维度阐述了自己对高校思政课改革的思考。他强调,要依据新时代要求优化思政课体系,依照新课程体系重新编写思政课教材;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回归思政课堂本位,按照学生接受规律设计思政课教学方案;要依据信息传播机理创新思政教育场景,整合社会资源,提高思政内容供给质量;要根据专业发展规律促进思政课教师发展,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增强思政课教学改革效果。  重庆师范大学原党委书记邓卓明教授以《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创新理论引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的三重维度》为题,分享了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创新理论引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的三重维度:一是党的创新理论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定位,即党的创新理论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提供战略定位、理论定位和使命定位;二是党的创新理论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持续发展,即党的创新理论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内容资源与方法指导;三是党的创新理论引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高质量发展,围绕思想政治工作生命线、人才培养质量、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引领思想政治学科的高质量发展。  西南大学发展规划部副部长周琪以《比较·互鉴·创新: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之道》为题,从比较、互鉴、创新三个维度探讨了新时代思政教育发展之问。他指出,在比较层面,要通过对象与方法对比各国教育实践,寻求精神构建与价值共识的共通策略;在互鉴层面,要注重不同国家思政实践的借鉴价值;在创新层面,要聚焦思政教育政策高频词。他强调,做好思想政治教育自主知识体系建构,要在方法、话语、价值观上发力;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形态发展,要做到精准思政、场景思政、融合思政;做好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发展,要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的话语体系、系统化与个性化相结合的话语和话语传播矩阵;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叙事方式发展,要奋力讲好新时代故事。黄蓉生主持主旨报告环节  华中师范大学张耀灿教授以《四十年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规律的思考》为题,清华大学教授、《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编辑部常务副主编刘书林以《关于高校思政学科发生和发展的相关思考》为题,武汉大学骆郁廷教授以《基于大数据的网络思想道德教育的分众化、精准化》为题,中国人民大学刘建军教授以《新时代对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研究的新要求》为题,北京科技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彭庆红教授以《近年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热点及其思考》为题,重庆师范大学原党委书记邓卓明教授以《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创新理论引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的三重维度》为题,西南大学发展规划部副部长周琪以《比较·互鉴·创新: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之道》为题,分享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内涵式发展等的前沿理论。主旨报告  下午,典型经验交流阶段,10位来自全国各地高校的专家学者作经验分享,西南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白显良教授主持会议。西南大学副校长白显良主持会议  在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经验分享中,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朱安东以《乘势而上,建设好立德树人关键课程》为题、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宋朝龙以《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内涵式发展的北大经验与思考》为题、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李冉以《新时代马院治理体系建设的一些思考》为题、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沈成飞以《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情况及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分享》为题、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蒋永穆以《坚定政治方向,坚持创新创优,高标准建设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为题、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汤建龙以《南京师范大学马院建设成果和经验》为题、西南大学党委副书记、马院院长潘洵以《抓住关键 彰显特色 谱写全国重点马院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为题,重点围绕思政课教学新突破、人才培养新拓展、科学研究新聚焦、学科建设再规范、队伍建设再加强、示范带动再扩大等方面,分享了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经验与成效、机遇与发展。他们纷纷表示,将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遵循全国重点马院建设标准,持续打造一流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锻造过硬的马克思主义师资队伍,全面提升重点马院在全国的示范效应。  在高校经验交流中,上海交通大学学生处副处长王培丞围绕《用好精神谱系宝藏资源,推动思政教育守正创新》、嘉兴大学党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王火红围绕《诵江南韵·铸红船魂·明报国志:以地方文化为载体的高校德育教育模式创新》,我校党委常委、副校长黄永宜围绕《突出“五个聚焦” 努力开创新时代思政工作新局面》就高校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回答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的根本问题而进行的育人探索与实践进行了分享。黄永宜指出,重庆师范大学坚持统筹推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将思想政治教育体现于办学治校全方位,贯穿于教书育人全过程,扎实做好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这篇大文章。聚焦党建统领,构建大思政工作格局;聚焦思想引领,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铸魂育人;聚焦资源协同,提升思政工作育人实效;聚焦擦亮品牌,凸显思政工作重师辨识度;聚焦队伍建设,夯实思政工作人才支撑。多年来,广大青年学子听党话、跟党走的决心更加坚定,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更加彰显,涌现出一批批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榜样力量。未来,学校将继续高举立德树人的大旗,着力构建思政教育新生态和新格局,努力开创新时代思政教育新局面。经验分享  重庆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张艳做大会总结。她指出,本次论坛呈现出时机重要、站位高远,主题鲜明、内容聚焦,群贤毕至、阵容强大,聚焦前沿、躬耕实践四个特点,是一次学术大餐和思想盛宴。她强调,坚持党的创新理论指导,是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根本遵循;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是新时代思想政治高质量发展的根本立场;坚持守正创新是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动力;坚持学科内涵建设,是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义;坚持队伍建设,是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保证;坚持开放办学比较互鉴,是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基本方法。她号召,全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自觉担起政治责任,不断开创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局面,努力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青年。重庆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张艳作大会总结